过去几年,很多人都走入一个误区——
年轻就是要饱满
为此,造成了过度填充导致馒化
现如今
真正年轻应该紧致轻薄
而非饱满
馒化脸VS轻薄脸
过度饱满膨胀:
面部(尤其是苹果肌、额头、下巴)异常饱满、光滑、圆润,像蒸熟的馒头一样鼓胀,缺乏自然的骨骼起伏和软组织厚度变化。
轮廓模糊:
失去棱角: 下颌线、颧骨轮廓模糊甚至消失,脸型趋近“鹅蛋形”或“圆球感”。
鼻唇沟(法令纹)异常: 本该有自然凹陷的鼻翼两侧被填充物撑平,甚至向外鼓出,形成“括号型”凸起。
僵硬感:
表情肌活动受限,做表情时肌肉牵动困难,笑容僵硬不自然(俗称“笑不动”)。
光影失真:
因填充导致面部各处弧度一致,光线照射下缺乏明暗过渡,整张脸呈现“发面馒头”般的平整反光感。
紧致流畅: 皮肤紧贴骨骼,没有松弛下垂感。
轮廓清晰: 下颌线、颧骨线条清晰利落,面部有自然的立体感和折叠度。
组织匀称: 皮下脂肪和软组织分布均匀、适量,没有明显的赘肉或臃肿感。
自然骨感: 能适度看到骨骼的支撑感(如颧骨、下颌角),但不是病态的瘦削。
馒化脸主要成因
过量填充:
短期内多次注射过多玻尿酸、胶原蛋白或自体脂肪,尤其是集中在苹果肌、泪沟、太阳穴等部位。
填充层次错误:
填充物未打在合适的皮肤层次(如本应打在深层却注入浅层),导致局部膨胀或扩散移位。
填充材料选择不当: 不同部位需要不同支撑力和流动性的填充剂。使用过于柔软、支撑力不足或过于坚硬的填充剂在特定部位都可能效果不佳。
审美偏差:
盲目追求“少女感”“饱满减龄”,忽略面部骨骼支撑力和皮肤延展性的极限,误以为“越饱满越年轻”。
忽略整体协调:
只聚焦局部填充(如苹果肌),未考虑与额头、下巴等其他部位的衔接,导致比例失调。
如何避免馒化脸
审美提醒
自然美学 ≠ 饱满膨胀! 健康的面部应有适当的骨骼显露、软组织弹性以及自然的光影过渡。适度填充能改善凹陷,但过度追求“饱满脸”反而会丧失个人特色,甚至显假显肿。抗衰的本质是恢复紧致度与活力,而非一味“填平”。